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我校自建校以来就高度重视课程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自2009年至今,批准校级教学改革立项189项,2014年至2016年建设校级优秀课程11门,同时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改革25门,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形成了一批有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特色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校级一流本科课程。2019年我校高等数学、信号与系统、环境设计、“智慧建造”创新实践等四门课程获批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学校将以此次市级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持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一流课程建设水平。

《信号与系统1》课程在2019年12月获批为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教学团队以吉建华副教授为主要带领人,由经验丰富的4位自有教师组成。该课程面向信息与智能工程系的5个专业,打破了专业界限,统一授课要求,具有采用自编教材、评价方式多元化、根据学生需求增设信号考研课等特色。课程建设初期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

《高等数学1》课程在2019年12月获批天津市一流课程。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学情,教学中贯彻“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团队教师始终坚持教学研讨例会和集体备课制度,对教学重点、难点精雕细琢,使高等数学教学改革逐渐完善,并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本着“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逐步探索“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教学模式,通过数学课堂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课程教师认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设计。本课程重视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实现金课“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目标,注重课程教学创新,结合相关专业应用案例,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信息化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数学应用性研究,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优异。共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18项、天津赛区一等奖30余项。2015年天津市共三项国家一等奖,我校就在其中。2018年我校获得5项国家二等奖,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第一。

《环境设计C》课程在“新工科”及中国制造2025建设背景下,以“工匠精神”为准绳,“匠人传承”为手段,围绕行业“执行设计师”的人才培养定位,进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改革。根据学生不同能力特点,分别进行创新能力、设计能力、技能能力三个应用层面的培养。课程内容建设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创建“应用导向”的定制化课程组织方式。在专业及行业背景下,训练培养学生从尝试处理单一技能和问题,过渡到掌握处理一定复合技能和复杂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授课方式为建立师生“双选机制”,学生可自由选择创新、设计与技能不同“应用导向”下设的景观或室内方向专题模块进行“专方向”学习。教学内容上进行模块化重构,创新应用层面,植入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等内容,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主题深化能力;设计应用层面,引导学生掌握景观或室内设计的综合分析与方案执行能力,强化景观设计师与室内设计师执业技能培养;在技能应用层面,通过案例研习的内容设置,将本专业重要知识点进行闯关式强化,培养学生建立环境设计专业基本素养;同时,结合课程思政开展多样化的调研实践活动。

《智慧建造与创新实践》课程拟建立以项目为主干的智慧建造知识技能树,创新“工程能力+BIM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1+A+X”多元置换评价模型,即:1为课程思政引领,A为专业理论强化,X为可置换的竞赛、项目等实践教学形式,将各类X置换成相应课程学时,建立“学时银行”,将各模块任务置换成学时。将智慧建造企业用人标准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与企业共建校企课堂和实践基地,参加专业创新大赛,引导学生以项目制开展实践,完成智慧建造智能设计、生产、施工和全过程运行维护管理实践,使得学生能顺利嵌入基地企业行为,进行专业创新实践,最终实现育人目标,达到在“创中学,学中创”,践行中国工匠精神,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政元素融入工程实践,提升“新工科”人才人文软实力。

地址:天津市团泊新城博学苑 邮编:301636

电话:022-68579990

版权所有©2024 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 津ICP备19010746号